张福铭——2025 全国两会重点推荐艺术名家
发布日期:2025-02-10
浏览量:18

书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,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。在两会这样的重要场合来展示书画作品,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,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。通过书画艺术的形式,将两会精神与传统文化相结合,能够引导人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,为实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
张福铭,笔名鲁剑,沂蒙山人,定居广州。1950 年出生,1968 年入伍,从军 26 年,毕业于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,并留校任校杂志社美术编辑、摄影记者。曾进修于广州美院,首都师大,中国国家画院,清华美院,中国书协、中国美协等高研班。有幸得到恩师欧阳中石先生的言传身教,以及赵久长、周彦生、詹庚西、郭石夫、王阔海、王奇寅、李振东、贾宝珉、李双阳、張龙印等导师的精心指导。出版个人作品集 1 1 册,发表作品 1500 余幅,1 2 幅书法作品被翰园碑林、黄河碑林、尚志碑林刻字制碑,举办个展、联展 5 9 次。书画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、故宫博物院等多家美术馆、博物馆和友人收藏。其传略、作品入编 6 6 部辞典、5 部邮集。现为中华翰墨书画院院长,广东省荷韵艺术书画院名誉院长,中国国际教育電視台艺术顾问,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副院长,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高级艺术顾问,国家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人,中央电视台 C C T V 艺术传承人和签约艺术家,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,东方名人书画院艺术顾问,国家一级美术师,国礼特供艺术家,中国书协会员,中国美协会员,中国"红墙"艺术家,《人民艺术家》,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理事,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广东省书法(篆刻)家协会、美术家协会、摄影家协会会员,全域影视传媒集团艺术顾问,《十三行》茶业艺术顾问,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签约书画家,北京华夏冰雪书画院广州分院院长,人类命运共同体总部红色书画院广州分院院长,深圳市东文龙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顾问,广州市铭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顾问。近年来,在清华美院李振东导师的精心指导下,主攻冰雪墨竹,应邀参加 2 0 2 3 年第 28 届、20 24 年第 29 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书画作品展览,倍受国内外友人的关注。在广州白云山下拥有 400 平方米的《张福铭艺术馆》,用于书画创作、交流和展览。其书画作品,清新明快,笔墨酣畅,风格独特,意境深远,是一位文武兼备,书画双修,集书法、绘画、篆刻、摄影于一体的实力派书画家。

蝶鸟欲鸣无双艳 烂漫丹青醉若春
——记著名书画家张福銘
传统书画艺术,最忌俗气,书画虽不同类,但却同理法,倘若若俗气不除,则书画皆失气韵,正如山谷画师所言,俗气不可医,作者稍落名利,则终生不达艺术彼岸,如今书画艺家,不胜枚举,数不胜数,难免会有落俗之人,但仍有众辈不愿随世俗而流,不为其他,只为坚持书画的清白之气,当今著名书画家张福铭先生,就是这样一位清高之士,张老曾师从欧阳中石先生,深得其教诲,五十余年来,洗笔以涤俗尘,砚墨以积清商,复循循古道,作悠悠书画,常引所知,以启艺匙,所作丹青静直香远,出泥不染,所作书法更是笔墨娴熟,质含古意,书画两者可谓皆是道法自然,了无俗气,文人之貌,卓然艺观!
在书画的道路上,免不了有一段临摹乱真的修养期,这段时期,修为之人常会心生烦躁,但这是正道使然,非一朝一夕能所度。当今艺界,很多聪慧之士不重视此道,认为自身天赋超人,从而选择另辟蹊径,然而最终大都无功而返,最后又以乱式归终,追悔莫及。反观张老的艺道,则是成功经过了这一修期,其丹青临摹得于手,乱真得于心,最终神玄妙心,出师不二,得以入境。观赏张老的花鸟作,其作品彰显着极为正宗的中国画风骨,通幅花卉笔法兼工带写,参于造化,实乃默契天然,冥周笔理,毫笔时作墨花,时作彩花,墨彩并饰,白粉点精,观来妙趣横生,回味无穷。画中的写意鸟,笔法则讲求中锋为主,侧逆并用,行笔之时,有挫有顿,有轻有重,同时在墨色上极为注重墨色变化,以达传神,通体墨法有浓有淡,有干有湿,层次感和跳动感极其自然。通幅的花鸟笔法,张老并没有机械的模仿原型,而是追求像与不像之间,力求表现出花鸟的精神与形质的双重象征,诚然此作,笔携工写,形神兼备,大家笔法,安能不妙也!
内容决定形式,构图服从立意,此是丹青要诀,张老作画不仅深遵此道,还以离形之神为空,以有形之神为生,作品构图主宾自然,虚实有度,画中之花有密有疏,若风中舞,若迎朝阳,画中之鸟有飞有鸣,相依竞生,若觅若嬉。宏观看来,整幅作品,生机盎然,朱浓紫丽,作品花草片枝,禽鸟飞流,观之既有隐士野逸之情,更有宽舒静德之美,俯仰婉约,芳溢九畹,蔚为当今画苑精作也!
书画同理,两者之间颇有相妙之处,翰墨欲极熟,可融丹青法。张老以此作翰书,其行书下笔,深得丹青之妙法,笔饱墨涨,血肉浑成,任其洇化,笔线由浓到枯,由淡到渴,变化无穷,宛如神助,其墨亦是如此,时而浓墨重力,时而淡雅清新,时而异峰突起,时而若隐若现,观其行书,好似高山流水,奔转于幽林深壑之间,又似引吭高歌,飞落于万丈深渊,书画双纳,高古亦然,笔精墨妙,造诣书巅!
蝶鸟欲鸣无双艳,烂漫丹青醉若春。身为书画艺术家,其唯有不入俗味,不流俗质,才可以继承古典,瀚发艺树,先生以古法为基础,以意境为艺魂,在丹青与翰墨上深下苦功,作品无论翰墨还是丹青,均飘渺俊逸,不失法度,淳和之气,文人花鸟,实为一般艺家所不具,展宣绘以情愫,落毫写以苍黄,书画大家,惟以煌煌!
著名书画评论家 史峰














